正确的遣方用药,是中医肿瘤治疗取效的关键。中国抗癌协会专业委员会委员、武汉国粹中医肿瘤首席专家龙青峰从事中医肿瘤临床与研究工作40余年,理论基础深厚,临床经验丰富,方药配伍严谨有序,已到了执简御繁、纲举目张的境界。认为:中医肿瘤治疗应重视避开四个用药禁忌,避免把肿瘤治疗的“救命药”变成“害命药”。
中医治疗肿瘤滋补——避免药盲目使用
中医认为正虚邪实是恶性肿瘤主要病理特点,而肿瘤产生后邪实进一步加剧正虚,形成恶性循环。癌症会给患者的身体造成很大的消耗,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脏器虚损及全身性的体质下降,所以患者可以适当进补,以加强营养。但相当一部分病人由于缺乏常识,认为自己刚刚做了手术或是放化疗,身体虚弱,就盲目服用人参、鹿茸、胎盘、蜂王浆之类的补品,结果非但没有产生应有作用,反使病情加重。这是为什么呢?
龙青峰解释说,中药补养药可分为补气、补血、补阴、补阳四大类,具体应用上,则又分为补心、补脾、补肺、补肝、补肾等。一般肿瘤大夫在临床上都是根据患者具体虚损程度及脏腑状况,有的放矢地使用补药。如果不加区分,乱补一气,比如病人本来就阴虚内热,如果过量服用补阳的人参、鹿茸等,那无疑是火上浇油,容易造成咽干舌燥、口鼻出血等症状。这样非但不能起到补虚扶正之目的,反而会使病加重。再者从季节上说,夏季应少用补品,冬季可适当进补,但一定不能滥用补品。
中医治疗肿瘤泻下攻伐——避免药使用过猛
龙青峰认为,正虚是癌症的病理基础,癌毒是癌症的致病要因,从辨证论治的观点出发,扶助正气是癌症治疗的根本,而解除癌毒则是癌症治疗的关键。肿瘤患者邪毒瘀阻体内,故在治疗时应重视给邪气找出路。清代名医周学海也提倡“凡治病,总宜使邪有出路。宜下者,不泄之不得下也;宜外出者,不散之不得外出也”,与龙青峰不谋而合。
邪毒瘀阻体内,既可从内而出,亦可从外而出。外出的通道,无非是人体的前后二阴。但遇到恶性胸水、腹水淤积严重者,则必须下峻猛之攻伐药,给水邪提供一条出路。龙青峰提醒,泻下攻伐药一定不能过量使用,而是要根据患者机体正邪博奕状况斟酌药量。癌症患者大都正气虚弱,体内空虚,攻伐过猛易使患者体质更加虚弱,一旦正气亏虚严重,免疫功能和抵抗力急剧下降,容易带来人瘤两亡的不良结局。
中医治疗肿瘤活血——避免药用得太过
《医林改错》云:“肚腹结块,必有形之血。”说明腹内有形包块肿物,多由瘀血所致。临床观察发现几乎所有肿瘤患者都存在瘀血现象,可见瘀血是肿瘤病因之一。所以中医肿瘤治疗常用活血化瘀之法,其不但能祛邪消瘤,亦可配伍其它疗法对瘀血引起的发热、瘀血阻络引起的出血、血瘀经络所致的疼痛等证,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。
“进行活血化瘀治疗时,必须注意其适应症。如果肿瘤尚未切除或确实存在血瘀之象、且患者身体正气尚可,此时使用行气通络、活血化瘀之品,可收到良好的效果。”尽管活血化瘀法在肿瘤治疗中对于祛邪有重要意义,但龙青峰强调说,“如果患者肿瘤已经切除,或是已经发生转移以及体质较弱者,则应尽量少用或不用活血之品。因为此时使用活血之品容易适得其反,使患者病体更加虚弱,甚至还有可能激活癌细胞,导致血行转移加速或是复发。”
再者活血药使用太过,还会造成血小板减少,进而引起咳血、尿血、便血等失血现象。
中医治疗肿瘤以毒攻毒——避免药使用过量
龙青峰介绍说,肿瘤乃痼恶之疾,邪深毒陷,非攻不克,故常用有毒之品,借其性猛以攻毒邪,这就是中医所说的“以毒攻毒”——利用药物的有毒成分或药物的毒副作用来治病。历代凡善治肿瘤者,在重视扶正的同时,皆不忘攻毒。行攻毒之法时务必要根据病情、病位、病程及体质的强弱等多种因素,来决定使用何种药物和剂量的大小;另外在辨病时,应做到不忘辨证。
龙青峰介绍说,以毒攻毒药物的特点,是“有效剂量”和“中毒剂量”很接近,故在临床应用时须慎重掌握有效剂量,宜从常规药量起逐渐加大用量。务必要注意避免在不采取用其它辅佐药品的情况下,过多、过量地使用大毒之药品,以防导致严重后果。另外如果已做完肿瘤手术、体内肿瘤病灶全部摘除了,则应改用清热解毒等疗法。
【名医档案】
专家简介:龙青峰,国粹中医肿瘤首席专家、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特需门诊教授、中国抗癌协会专业委员会委员、武汉癌症康复会特聘指导专家。从事中医肿瘤临床与研究工作40余年,理论基础深厚,临床经验丰富,善于运用中医特色诊断方法,结合中药配伍的千变万化辩证施治。在预防肿瘤术后复发与转移,减轻疼痛及并发症,在中医药防治肿瘤并发症、肿瘤放化疗后的不良反应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,注重通过辨证使用中药材、抗肿瘤中药浓缩颗粒剂与膏方调理患者体质,增强免疫功能。曾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,参与完成省、市级课题6项。
擅长项目:肺癌、肝癌、胃癌、鼻咽癌、食管癌、肠癌、胰腺癌、骨癌、乳腺癌、卵巢癌、子宫内膜癌、宫颈癌、甲状腺癌、膀胱癌、脑瘤等恶性肿瘤治疗。